1970年1月12日的深夜,手术刚出院不久的马鸿逵突然感到呼吸异常困难,家人见状,赶紧赶来扶他。马鸿逵挣扎着想坐起来,显得极为痛苦。稍稍缓过气来后,他紧紧握住四姨太刘慕侠的手,郑重地嘱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。随后,他的人生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幕幕闪现。
回到1929年5月,马鸿逵与韩复榘、石友三一同在洛阳发表通电,声明主要包括两点:一是反对冯玉祥在西北的统治,二是坚决支持“中央”政府的领导。当时,蒋介石与桂系的战争刚刚结束,蒋介石得以将精力转向整治冯玉祥。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,他收到了冯玉祥部下反叛的电报,这让蒋介石感到极为欣慰。随后,他迅速回复电报,对马鸿逵、韩复榘和石友三的举动表示高度赞赏。更重要的是,他命令将马鸿逵的第17师扩编为讨逆第11军,并任命马鸿逵为军长,同时拨付30万银元作为军饷。
到了1930年4月,中原大战即将爆发。蒋介石为了打击桂系的李宗仁,派出当时任安徽省主席的石友三前往广东作战。然而,石友三和韩复榘却被唐生智拉拢,迅速转变立场,准备反蒋。此时,马鸿逵奉命驻守徐州。韩复榘与他关系不错,于是坦诚相告南北夹击蒋介石的计划,试图拉拢马鸿逵加入。几天后,韩复榘安排石友三和马鸿逵在徐州秘密开会,商讨具体的反蒋策略。
展开剩余86%会议结束后,马鸿逵心情沉重,不愿参与韩复榘和石友三的反蒋行动,他认为蒋介石为人尚可,但又不想当面拒绝韩复榘。回到家后,他反复权衡,最终决定将此秘密报告给蒋介石。第二天一早,马鸿逵启程前往南京,到达蒋介石府邸后,详细汇报了韩复榘等人准备反蒋投靠唐生智的计划。蒋介石听闻后勃然大怒,眼中几乎喷出火光。
蒋介石对马鸿逵连声称赞,待他离开后,立即开始秘密部署。他一边表面上安抚韩复榘,一边将石友三调至浦口地区,拆散韩、石联盟,同时调集大军向唐生智发动攻击。战事激烈之时,石友三无法忍受局势,发出通电反蒋,并在浦口炮轰南京,试图与韩复榘部队合流。面对突变,韩复榘从拥护唐生智转而反对他,导致唐军孤立无援,被蒋军彻底击溃。接着,蒋介石准备清除石友三,马鸿逵则假意请其父马福祥为石友三说情。蒋介石权衡形势后,将石友三的部队划归韩复榘指挥,避免了对石友三的处罚。
事后,蒋介石安排马福祥接替石友三的安徽省主席职务,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,马鸿逵则成为韩的副手,共同守卫山东。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获胜告终,战后马鸿逵被任命为讨逆军第15路总指挥,兵力大为扩张。
蒋介石对各地方军阀始终保持戒心。中原大战结束后,他发现杨虎城的军队有向西扩展的迹象,便打算派马鸿逵去甘肃任主席以牵制杨虎城。征求马福祥意见时,马福祥认为马鸿逵性格不及侄子马鸿宾稳重,因此蒋介石决定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主席,马鸿逵则任宁夏省主席。马鸿逵对此颇有不满,不愿赴宁夏。
此时,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“围剿”。得知马鸿逵不愿去宁夏,他又下令马鸿逵率军前往河南许昌、漯河一带参加“围剿”红军。马鸿逵迅速出发,命令直属部队留驻许昌,其余部队调往漯河、信阳。为保存实力,他命令部队避免与红军正面交锋。此时正值水稻收割季节,马鸿逵部队行动时没有自备粮草,所到之处农民的庄稼被毁,耕牛也遭掠夺。蒋介石对此视若无睹,但对马鸿逵迟迟不积极进攻十分不满。马鸿逵主力盘踞信阳不动,多次推托。蒋介石见状,调集刘峙和胡宗南军队对马鸿逵形成南北夹击,威胁要先剿灭他,同时派马福祥催促马鸿逵出兵。最终,马鸿逵不得不参战,但此事在蒋介石心中留下了疑虑。
1932年底,西北局势动荡,蒋介石再次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。为了防止马鸿逵势力过大,蒋介石以“剿共”为名,安排他与马鸿宾交换兵力,即马鸿逵的主力留在信阳,马鸿宾的新编第7师划入马鸿逵部。马鸿逵对此极为不满,却也无可奈何。当天夜里,他召开会议,调整部队编制,将精锐分为三支独立旅开赴宁夏,留下三四千老弱残兵留守信阳。
1933年2月,马鸿逵正式出任宁夏省主席,兼任国民党宁夏省党部主任委员及第15军总指挥,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,开始了在宁夏长达十七年的残暴统治。上任后,他全部撤换旧官员,以讨逆军核心人员充实各级岗位。他极为重视军队建设,曾对身边人说:“有兵就有权,有权就有钱,有钱就有一切。”
1933年冬,孙殿英进攻宁夏,马鸿逵以抵抗外敌为由,大肆抓捕壮丁,成立了三支警备大队。抗战爆发后,他继续借口征兵,推行严苛兵役政策。知情者透露,马鸿逵严格执行国民党中央“三丁抽一、五丁抽二”政策,甚至制定了“大配小”、“三代合一户”、“五世不分家”等恶毒法规,严控人口和财产分割,以增加兵源。结果,宁夏成为一座兵员库。据统计,宁夏72万人口中,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被征入马鸿逵部队。
马鸿逵自创军队管理方法,称为“奴才法”,即考察官兵能否忍受他的打骂而不发牢骚。曾有一位部下马万荣,马鸿逵欲提拔他为旅长,但不确定其忠诚,便故意找茬将其五花大绑痛打一顿。马万荣聪明坚忍,不但没抱怨,还递交悔过书,不久便升任第2旅旅长。随着部队壮大,许多老兵纷纷升职,马鸿逵相信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,作战时不会背叛。
除了军权,马鸿逵在党政界也极具影响力。他公开宣称自己的话就是法律,还善于操纵民意。1947年底,国民党准备召开“行宪国民代表大会”选举总统。各省需先选出代表。马鸿逵得知后,立即下令制作大量选票和投票箱,假装让民众投票选出“爱戴”的代表。宁夏百姓对此漠不关心,认为温饱未解,选举无关痛痒。马鸿逵不理会民意,操控选举,最终确定的宁夏“国大代表”名单中,他自己名列第一,四姨太刘慕侠第二,二儿子马敦静第三。
1948年4月,马鸿逵携四姨太出席“国民代表大会”。期间,宋美龄邀请刘慕侠谈话,透露蒋介石有意将西北军政权交给马鸿逵,但担心马步芳反对,建议马家内部自行商量。刘慕侠转告后,马鸿逵欣喜异常。大会结束后,他立即动身赴西宁。马步芳闻讯,不仅设宴欢迎,还举行盛大欢迎会。会上,马鸿逵表示:“甘、青、宁原属一家,我们是家乡人,家乡有事,不管谁管?”又谦虚地说:“我已年老,步芳主席年轻有为,我愿做参谋,希望他担起西北重任。”
会后,马鸿逵与马步芳游览西宁名胜,期间探讨西北军政事宜。马鸿逵称愿意协助马步芳,共同抵御共产党。马步芳笑称:“还是你来领导,我们照办。”两人心机深沉,谈笑间已交锋无数。
1949年5月,蒋介石突然改变决定,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公署长官。此前,李宗仁曾承诺让马步芳任甘肃省主席。马鸿逵虽愤怒,但认为军政长官不过虚职,甘肃省主席实权更大,于是勉强接受。迟迟未获任命书,他得知马步芳还意图兼任甘肃主席,急忙飞往台湾向蒋介石讨说法。蒋介石听后摇手叫他别急。
台湾之行让马鸿逵意识到国民党大势已去,一方面向蒋表忠心誓死守宁夏,一方面嘱托亲信在台湾和香港购房,将多年积累的财富运往香港。8月1日,蒋介石发任命书,任马鸿逵为甘肃省主席,并召马步芳赴广州与马鸿逵会面,消除隔阂。两人在阎锡山提议下,对《古兰经》起誓,誓保兰州,与共产党抗争到底。
然而第二天即将飞往兰州时,马鸿逵突然反悔,担心被马步芳控制,命他出兵抗共,自己难以抗衡,只会送死。于是将兵权交给次子马敦静,自己则前往重庆一个小镇隐居。不久,大儿子马敦厚报告共军压境,士气低落。马鸿逵身处重庆,生命危在旦夕,他一边催促次子顽强抵抗,一边向蒋介石求援。当他准备接家属撤退时,才知次子已先行赴重庆。银川沦陷,马家军覆灭,马鸿逵带病逃往台湾。
到台后,马鸿逵遭弹劾,指责他与马步芳误国失地。虽弹劾未果,但他心生不安,萌生离开台湾念头。蒋介石严控,他便借四姨太就医名义前往香港。居住一年后,花重金疏通关系,办到美国护照。1953年,他携家眷从香港飞往旧金山,后移居洛杉矶。蒋介石多次电催回台,马鸿逵却置若罔闻。
身处异乡,语言不通,令他对故乡愈加思念,这种情感在晚年尤为强烈。1970年1月,马鸿逵重病卧床,忽觉身体愈发衰弱,挣扎着欲坐起,意识到时日无多。他紧握四姨太手,断断续续道:“希望能将我的遗体送回宁夏。”14日凌晨,他永远闭上了双眼,带着对故乡的无尽遗憾离开人世,最终安葬于美国某处墓地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-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-办理股票配资-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