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儿?2016年开始,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就说是“并轨”了,可到了2025年,这个差距怎么感觉不是缩小了,反而越来越明显了呢?
前几天,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通知终于出来了。虽然比往年晚了点,不过老规矩,还是从1月份开始算,该补的钱一分不少。可是这个消息一出来,评论区就炸了锅——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那个老问题:凭什么企业退休的就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涨得少?
说起来也真是够讽刺的。当年说并轨,意思就是大家都一样了,用同一套标准来调整。可现实是什么样的?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。
并轨9年了,为啥还是不一样?
2016年的时候,国家确实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调整给统一了。听起来挺公平的,都用“三结合”的办法:定额调整、挂钩调整、倾斜调整。意思就是说,不管你以前是在哪儿上班的,现在退休了就按同一套规则来。
可是你想想,规则一样不代表结果一样啊。就像大家都用同一个公式算数学题,可你的底数是3000,人家的底数是6000,最后算出来的结果能一样吗?
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?
咱们来算笔明白账。根据目前的情况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大概在6000块钱以上,而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也就3000块钱左右。这个差距,一眼就能看出来吧?
今年的调整比例是2%。你说这2%看起来不多,可实际操作起来差别就大了。6000块钱的2%是120块,3000块钱的2%只有60块。同样的比例,人家比你多拿一倍的钱,这心理落差能不大吗?
更要命的是,这还只是挂钩调整的一部分。挂钩调整主要看两个东西:一个是你的工龄,一个是你现有的养老金水平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,工龄普遍比较长,养老金基数也高,所以在这个环节就占了大便宜。
为什么会这样?问题出在哪儿?
说到底,这个差距的根源还是历史遗留问题。以前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不用自己交养老保险,退休了直接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发养老金,那待遇当然高。企业的人呢?得自己交钱,交多少拿多少,风险自己承担。
虽然现在说是并轨了,可这个“底子”的差距摆在那儿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,平均工龄长,以前的工资基数高,现在的养老金自然就高。企业的人,特别是早些年下岗的、换工作频繁的,缴费年限短,缴费基数低,养老金当然就上不去。
有个退休的老师傅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同样是为国家干了一辈子,凭什么我们就得分个三六九等?”这话听着挺扎心的,不过也确实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。
调整方案真的公平吗?
从制度设计上来说,现在的调整方案确实是一视同仁的。不管你以前在哪儿工作,现在都按同一套标准来。可问题是,这个“一视同仁”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。
就像两个人赛跑,一个人起跑线在前面,一个人起跑线在后面,然后说咱们用同样的速度跑,这公平吗?
而且这个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。因为每次调整都是按比例来的,基数高的永远比基数低的涨得多。这就像是复利效应,时间越长,差距越明显。
老百姓怎么看这个事儿?
网上的讨论那叫一个热闹。有人说:“凭什么我们企业退休的就活该拿得少?”也有人说:“人家读书多,工作稳定,拿得多也正常。”还有人调侃:“早知道当年就该考公务员。”
不过说句公道话,这个问题确实复杂。你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,这里面牵扯到历史因素、制度设计、社会公平等等一大堆问题。
有个网友的评论我印象特别深:“我爸是企业退休的,每个月3000多。我妈是事业单位退休的,每个月6000多。同一个家庭,两种待遇,你说这合理吗?”
未来会怎么样?
坦白说,短期内这个差距想要缩小,难度很大。因为现在的调整机制就是这样设计的,除非来个大改革,不然这个趋势很难逆转。
不过也有一些好消息。比如说,现在对高龄退休人员、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有倾斜调整,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一些矛盾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新退休的人员都是按统一制度缴费的,差距可能会逐步缩小。
可是对于现在的退休人员来说,这个等待可能就有点漫长了。
说到底想表达什么?
养老金调整这个事儿,表面上看是钱的问题,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公平的问题。虽然现在制度统一了,可历史遗留的差距还在那儿摆着。
每次调整,都会引发一轮讨论。企业退休的觉得不公平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觉得这是应得的。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,可问题还是没解决。
或许真正的公平不是让所有人拿一样多的钱,而是让大家都能体面地养老。3000块钱在有些地方可能够用,在有些地方可能就比较紧张。关键是要让每个为社会做过贡献的人,都能有个安稳的晚年。
你觉得这个养老金差距问题应该怎么解决?是继续按现在的办法调整,还是应该有新的改革思路?特别是如果你家里也有退休的老人,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。
恒正网-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-办理股票配资-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