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还会有不少人在问,房子够住了吗?真的,到了今天,我觉得我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确挺悲哀的。已经很明确了,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高速增长,这跟城镇化率以及人口增长高峰已过有很大关系,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40多平,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盖房子了,只是体量大幅减少。
正因为所谓的人均住房面积,我们才有继续讨论的空间,无论人均多高,实际上对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,都意义不大,这个意义对国家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所以,房子不在多少,而在于分配问题。
8月13日,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在202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,产能过剩是必然事件,目前中国市场仍有消费需求。而房地产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过剩,若想刺激消费者买房,不仅要实现风险的均衡配置,房子也要建对地方。
他认为,房价问题归根结底本质上是城市结构失衡,大城市过度发展,二三线城市没有相应的协调发展起来,人口过度向优质资源短缺的超大城市融入。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,就是均衡发展的模式。
对于陈淮的观点,我觉得丝毫没有问题,很多问题都源于不均衡造成,我20年前也写过一篇文章,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不均造成,你看你开车拥堵,可对面完全畅通无阻,你早上堵,过一会就不堵。人心不就是如此吗?不患寡而患不均。房子也是如此,你说你没有房子,但是房子总量已经不缺,原因在于很多人有多套房,而且还有不少闲置空置房。
这就是过去统计人均住房面积结论该如何解读的问题,房子总量够了,以后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大力发展房地产,走高增长时代的模式了,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在为住房发愁,先不说改善的,依然有很多人还没有房子。那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机制逼出多余的房子到市场进行二次分配。
当然,我可不是说要搞平均主义,更不是抢人家的房子,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或机制,让多余的房子进行市场化分配。今天的市场调整或政策不就是如此吗?
所以,陈淮的观点没问题,同时他也给出合理化建议,补短板,实现产业链条上问题的均衡配置。就是说现房可以转化这个问题,不让老百姓承担,而是让开发商负责。调整城市结构,逐步推动大、中、小城市协调发展。均衡市场与保障。
陈淮表示,房子要建对地方,就得让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,让打算住城里的人,合理配置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,这样才能够真正启动房地产。大家之所以到北京买房,因为这里有房子之外的优质资源,比如说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养老。这些资源不均衡问题,才导致今天的房价及结构失衡问题。
陈淮认为,我们的底气在老百姓想扩大消费、扩大需求,改善预期,买房子就是让越来越多老百姓成为有产一族。第一阶段的任务远未结束。如果从无到有的问题已得到充分解决,我们就不需要继续建设保障房了。
之前陈淮还曾表示,大多人从乡下到住城里这个趋势如果存在,房地产就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我们现在的城镇住房中有一半以上要在未来10-20年拆了重建,只要经济继续增长,国家不断富强,就会更多更快更好地盖房子。
房地产的地位不用多说,它影响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业的发展,关乎无数人的就业问题,所以,不用担心房地产未来会不会消失,它一定还会发挥重要作用,只不过未来将会进入新的阶段。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,房子当然会继续盖,比如今天的好房子,未来好房子的标准也一定会变。
陈淮的所谓经济发展社会富强房子就永远会盖,这一点我不否认,但确实经常会被曲解误读,认为这就是未来房价大幅往上走的根据,恰恰相反,如果当前大家的刚需问题没有完全解决,那么改善也就很难大发展,否则循环不起来,想卖你卖不掉。
但我相信,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后,未来保障房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,那个时候改善的,高端的房子需求才会更加旺盛,可能永远都会盖房子,但房地产再也回不到过去了。接下来,就是要把盖好的房子,没盖的房子,好好地盘点盘点,有房子没人住,有人没房子。这个平衡需要把握好,人口流入多的地方,就要加大供应。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恒正网-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-办理股票配资-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