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报道,乌克兰的夜空再次被导弹和无人机撕裂,基辅在8月28日凌晨经历了今年最大规模的一次空袭。22条鲜活生命在爆炸中消逝,城市第二天降半旗,全城默哀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基辅市军事管理局第一时间发布了伤亡数据。欧盟驻基辅代表处也未能幸免,大楼遭到损坏。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。而这一次,乌克兰方面把“希望”直接抛向了北京,泽连斯基公开喊话中国!
这场袭击的烈度和影响,超出了以往的常规打击。乌军的描述是“今年最大规模”,俄军的说法则是“针对乌军工企业和空军基地的集群打击”。空袭过后,乌克兰政府立刻宣布8月29日为全国哀悼日,所有公共建筑降半旗,连私企都被劝导跟进。基辅市民自发在废墟前点燃蜡烛。欧盟方面第一时间表态,冯德莱恩打来电话,重申欧盟会让乌克兰变成“钢铁豪猪”;美国白宫称,特朗普对俄此举“不满但不惊讶”,并宣布新一轮军售。西方的“表态”一如既往,制裁、武装、舆论声援,牌都出得很熟练。
但这一次,泽连斯基把矛头指向了中国。他在袭击发生后公开表示,希望中国能对这次袭击表态,甚至帮忙“压压场”。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“喊话”中国,却是最直接、最具现实感的一次。俄乌冲突进入胶着状态,西方的援助逐渐出现松动,乌克兰的资源和士气都在被消耗。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,尤其是在重大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,正被各方高度关注。
展开剩余68%乌克兰的诉求背后,其实是对当前地缘格局的精准拿捏。西方这边靠不住了,中国那边能不能拉一把?这是乌克兰外交的现实题。乌方一边对中国企业搞制裁,一边又希望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发声,甚至希望中国能在对俄施压上“拉一把”。这种“左右摇摆、两头下注”的操作,在外交领域其实不少见,但效果如何,还得看中国自己的判断和分寸。
中国的回应很快也很有分量。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面对路透社记者的提问,明确表示: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,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出路。我们呼吁“战场不外溢、战事不升级、各方不拱火”。这三条原则,分寸感拉满,既没有随波逐流,也没有给任何一方“空子”可钻。很多人觉得这是“外交辞令”,但这几句话比很多激烈表态更沉稳、更有分量。
对比西方的反应,能看出各方在这场危机中的角色和利益诉求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喊得最大声,要把乌克兰“变成钢铁豪猪”,意思很明确——继续武装、继续加码制裁,坚决不让乌克兰倒下。欧盟还宣布加快冻结俄资产、推进新一轮对俄制裁。这种做法,短期内给了乌克兰信心,但长远看,武器“堆出来”的安全到底能不能持续?欧洲内部其实分歧巨大,援乌疲劳、能源危机、通胀压力,哪一样不是隐性炸弹?冯德莱恩喊得越响,筹码就越稀缺。
美国的操作也是套路满满。特朗普对俄“表达不满”,但并不惊讶,国防部随即宣布新一轮对乌军售,价值8.25亿美元,重点是空投弹药和无人机。美方口头上说支持乌克兰,实际动作却越来越谨慎。美援的每一分钱、每一批武器,都成了党争的筹码。
乌克兰为什么拼命想让中国“出手”?这背后有几个现实考虑。一来,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中立性,是少数能让俄乌双方都“听进去”的声音。中国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,呼吁和谈降温,不站队、不拱火。这种定力,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成了“稀缺品”。二来,乌克兰希望中国在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。乌克兰的基建、农业、能源系统损毁严重,重建需要大量资金、设备和管理能力。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。三来,乌克兰外交也在“未雨绸缪”,万一西方援助断档,中国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兜底?现实很残酷,乌克兰不想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不过,乌克兰的“反复横跳”也让中国难以完全信任。前脚刚拒绝中国成为对乌安全保障国,后脚对中企、中个人搞制裁,还在西方舆论场上炒作“中国援俄”。现在又希望中国“压场”,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“临时抱佛脚”。中国的态度很明确——不做任何阵营的附庸,坚持原则、坚持对话、坚持降温。中国的三原则,就是对所有“搅局者”的警告:不许把战火带到更广的地缘空间,不许升级打击,不许用代理人战争推高烈度。
西方一边高喊“钢铁豪猪”,一边把武器堆进乌克兰,结果只会让冲突烈度持续升级。俄军打击力度加码,乌军反击也在扩大,克拉斯诺达尔、萨马拉的炼油厂都成了目标。能源价格、粮食危机、区域安全,每一环都在波动。中国的“定力”在这里就显得尤为可贵——不跟风、不拱火、不站队,持续做稳定器和调节者。
发布于:江苏省恒正网-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-办理股票配资-杠杆平台app哪个可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